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不看亏大了!2016房价将会这样走↓↓↓(与你有关)

发表于2015-12-23
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受降息、公积金政策调整等房地产优惠政策影响,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33个,比上月增加6个;其中,一、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,环比涨幅均扩大。环比涨幅仍为深圳。


未来一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上行……

12月18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7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,受政策利好影响,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33个 ,比上月增加6个;其中,一、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,环比涨幅均扩大;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由降转平。环比涨幅的依旧是深圳为2.9%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环比涨幅在1%到1.9%之间。

 

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,11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增加,涨幅扩大,主要和降息、降低首付比例、公积金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相关,未来一线楼市房价将继续延续上行态势 ,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,分化还将是未来楼市总格局。



12月17日,同策咨询研究部联合同海咨询发布的《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值研究》报告显示,在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、省会及重点二线在内的35个大中城市中,供需比在1.1以下位于合理区间的城市仅有7个,其中房价的深圳供需比数字小,仅有0.57。供需比低的城市,未来房价有可能会继续上涨。


而青岛、长春、兰州、沈阳、贵阳、大连六个城市的供需比均超过3,大连供需比则达到7.18,成为样本中供需关系失衡严重的城市。


供需比是咋回事?


“供需比小于1.1,表示供需关系处于合理区间,1.1~2之间属于相对均衡区间,供需比大于2.0,就属于供需失衡。”


对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来说,由于经济发展快,有更多的就业机会,人口持续流入,未来的住宅需求将保持平稳上升,但由于城市规模的限制,供地将会受到一定限制,所以供需比较低。而部分二线城市,如福州、合肥、石家庄这种区域性城市,人口流入较快,其住宅需求也较大。


上述报告还显示,在样本中的重点二线城市中,成都、厦门、天津、杭州、西安、南京,供需比位于中上游。


根据调研,对于部分供需比大于2.0的城市,且由于其经济放缓人口外流加速,未来市场容量小,这样的城市往往也面临较大库存压力,风险已经累积较多,开发商和者都要提高警惕,该类型城市主要包括太原、呼和浩特、贵阳、兰州、长春、沈阳、大连等。

人口流入呈现三个规律


,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


人口流入超过100万的13个城市,三大都市圈就占了8个,长三角有沪苏,珠三角有广深莞佛,渤海湾有京津。


长三角上海+苏州+杭州+南京+宁波+无锡+常州=流入863万人。


珠三角广州+深圳+东莞+佛山=流入796万人。


渤海湾北京+天津=流入684万人。


放在全来说,这三大都市圈所拥有的人口数量都将是进入前三名的。


第二,非都市圈人口,流入集中在五大枢纽城市


流入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,只有郑州、成都、重庆、厦门、武汉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。


其中的成都、重庆、武汉,这三大城市是近年来GDP快速增长的明星城市,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枢纽位置,既是国家规划中成渝都市圈、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,又得益于近年来沿海产业转移的东风,出现在榜单上一点都不意外。

意外的是郑州和厦门。


第三,其他二三线城市,人口流入速度缓慢,甚至停滞


35个主要城市合计流入3778万人,其中前13个大城市就流入了2832万人,后面的22个二线城市,则只流入了946万人,相当于总数的25%。


事实上,这22个二线城市,基本上都是各省的省会,或者经济,那么可以想象,省会以下的三四线城镇,人口的停滞或者流失将不可避免。


那么,是否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适合安家呢?


并不完全如此。


35个一二线城市中,流入缓慢的有人口千万级的石家庄和哈尔滨,流入快速的也有中等规模的东莞、佛山、厦门。


但是,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,从都市圈的角度而言,确实是人口越多的大“城市”,越适合生活。


因为在这三大都市圈里,城市与城市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,互相叠加,专业化分工协作,经济效率更高,工作机会也会相应的变得更多。


 

 

 

上一页|1|
/1页